“老有所养”迈向“老有优养”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苏安矗

乐陵深入实施“乐养”工程,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好!”“再来一首!”“大家掌声鼓励!”6月10日上午,悦福园老年公寓内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一边包粽子,一边欣赏公寓工作人员带来的精彩文艺节目。

悦福园老年公寓老人们的幸福和美生活,正是我市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变“享老”,从“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迈进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我市实施“乐养”工程,推进“医养康乐”结合,搭建好文化养老平台载体,助力养老事业“量”“质”齐升,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市”“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等荣誉称号。

实施“乐养”工程 养老事业“量”“质”齐升

“上午在村里的幸福院下象棋,中午来食堂吃红烧肉炖土豆,这日子太美了!”6月2日,杨安镇千都苑新村80岁的村民刘全周来到本村的暖心食堂,与村里老人共进午餐。“俺们这些老人一起吃吃饭,一起聊聊天,很开心,孩子们在外头工作也放心。”正大口吃菜的刘全周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从“我为老人做顿饭”活动做起,创新民生共享新模式,在运营好“幸福食堂”的同时,把暖心的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4万余人,老龄人口已接近全部人口的20%。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此,我市实施“乐养”工程,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和支持力度,全市建成智慧医养服务平台1处、养老机构22处,拥有养老床位数3557张,建成日间照料中心5处、农村幸福院46处,统筹配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处、“365暖留”服务中心970处,养老产业已呈遍地开花之势。

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闫化勇说,我市坚持项目投入,紧紧围绕“抓重点、强基础、补短板、建体系”,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品牌,重点打造了天颐轩中医康养项目、德乐怡嘉长者公寓和铁营卫生院康养中心等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及时将居家服务设施规划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制定若干个支撑居家养老发展方案。在9个城市社区统筹配建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国企承接+社会参与”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在部分小区配建养老服务驿站,开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依托农村幸福院和“365暖留”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送餐、家政服务、日间托老、医疗康复、应急救助、法律维权和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服务。建设49处暖心食堂,每日为困难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有效破解“养老难、吃饭难”的问题。

医疗卫生护航 农村养老有“医”靠

“以前,俺都是去南皮或乐陵市里看病、做CT,来回一趟就是小半天,还得把在外打工的子女们叫回来陪着。现在好了,直接在乡卫生院就能做CT,看病也能联系到上级医院专家,省心又省力。”6月13日,在大孙乡卫生院,水晶官庄村73岁的村民梁艳芬做完CT检查如是说。

大孙乡卫生院院长张寿松指着崭新的进口CT设备说,这个卫生院是去年底投用的,当时花费160多万元,引进了这个32排、64层的CT机,今年1至4月,共开展CT检查1400余人次。卫生院与乐陵市中医院、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组建医共体,解决了以往周边群众看病难、查体难的问题。

为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我市将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效对接,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农村,让广大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通过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积极构建医、养机构相互融合新格局,使农村老年人在养老院内能时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可转诊。”市卫健局党组成员、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纪文广说。

打造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系我市在医养结合领域的探索实践成果之一。黄夹镇中心卫生院与乐陵贵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医养结合项目——先意养护中心;朱集镇中心卫生院与阳光佳苑养老服务(乐陵)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医养结合项目——朱集医养中心。纪文广说,这两个医养结合项目除为入住老人提供星级宾馆式养老生活服务外,还设置了医养结合病区独立护理单元,由卫生院的专业医护人员长期轮岗,为老人提供24小时就医服务。养护中心一个床位包含医疗救治、养老生活、康复护理三个功能,三者之间根据工作需求可以互相转换,让失能、半失能老人既能得到有效照顾护理,实现快速救治,也免去了在看病与养老间的来回奔波。

我市积极推动医疗机构进驻养老院开展医疗服务,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等健康服务。丁坞镇卫生院、化楼镇卫生院分别与丁坞养老院和孔镇久久颐养中心签约合作,成为两家养老院的延伸服务机构,在养老院内设立门诊、药房、治疗室、病房等科室,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理疗、安宁疗护、医疗指导等医疗健康服务。目前,我市建成的20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纪文广介绍,我市推动居家养老与健康服务充分融合,推动医疗救治与康复护理充分衔接,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制度。同时,开展居家护理延伸服务,优化救治服务,推出“上门护理”,优化居家服务,让老年人从治到养每个环节都能享受优质服务。

依托文化养老 让老人享受高质量晚年生活

6月1日一早,市老年大学摄影班、葫芦丝班的学员们来到马颊河李连池河段采风。摄影班学员频按快门,捕捉眼前美景;葫芦丝班学员吹起葫芦丝,为眼前美景平添一抹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有了更高品质追求,文化养老成为新风尚。为此,我市不断挖掘文化养老资源,持续扩大老年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办学品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高质量晚年生活。

市老年大学学员管理股股长刘泽说,老年大学建立学员信息库,按照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加以分类。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将老年教育融入思政课堂,通过班委领学、分组讨论、专家讲解等形式,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励志教育辅导员、乡村振兴服务员。

“这里文化氛围特别好,我报了国学、朗诵、摄影、书法、柔力球等课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正在练习柔力球的学员史秀清优哉游哉地说。

为满足学员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市老年大学积极推进文化养老工作,办学规模从去年52个班、1000人次,发展成5个院系、22个专业、66个班。今年,以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新增国学、朗诵、古琴、篆刻、柔力球、交谊舞、硬笔书法7门新课程,通过分层次设班、分对象施教、分专业展示来实现课程功能多样,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学员达到1200人次。

课程和学员的增加,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刘泽介绍,老年大学注重专兼结合,内培外引,选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民间艺人等担任兼职教师,中心校区现有33名教师,同时培育优秀学员骨干担任助教,现有8名专业能力强、热心老年教育的学员任教安居社区、阜盛社区等多所分校,确保师资队伍多元化、专业化,圆满完成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任务,累计开展教学2500学时。

为扩大文化养老覆盖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市老年大学加快分校建设,稳步实施社区老年教育“345”计划,发挥老年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学校分校、教学点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明实践站,在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社区党建、文明创建、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带动更多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老年人的形象讲述人、传播者。目前,已建成龙山社区、光荣院等分校教学点17处。

“我们注重文化品牌的树立,发挥老年人余热,用教学反哺社会,实现老有所学向老有所为的能量输送。”市老年大学校长苑晓鹏说。

老年大学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去年以来,结合端午、重阳等节日节点,开展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公益讲座等系列主题活动20余场次,参加盛世艺术节、文艺汇演5次,举行不同主题的教学文艺汇报演出、学员作品展示以及志愿服务50余次,让广大老年人在老有所乐中展示风采,传播正能量。

苑晓鹏介绍,学校积极拓展学员发挥作用的阵地,通过搭建平台、教学支持,扩大教学辐射面,进一步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将多样化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搭建稳定、具有特色的“共建基地乐学有为”实践基地6处,组织文学、摄影、文艺等专业发挥特长,记录宣传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战线取得的成果,为广大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向“老有所为”转化搭建平台载体。

此外,市老年大学用好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枣乡银领”志愿服务品牌,成立“情暖枣乡”志愿服务队、“枣乡印记”摄影社团等志愿服务团队,推行“菜单式”服务模式,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基础上,形成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今年,22个志愿服务分队,已开展活动60余场,460余名学员参加红色宣讲、关心下一代、以老助老等活动。市老年大学创建的“共建基地乐学有为”实践品牌,被认定为首批全省老年大学合作交流特色品牌,系德州市唯一入选的县级老年大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