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营镇加快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统筹联动 十一村合力向前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苏安矗徐含笑

“渔光互补”项目加快推进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的亲子阅读会

泥鳅养殖基地项目

现代农业基地

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隆冬时节,驱车行驶在铁营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一条条通村公路如玉带般将各村连接起来,一个个产业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乡村风光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铁营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涵盖西堡、南营等11个村。作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该镇始终以项目为抓手,统筹用好4560万元衔接资金,连线成片振兴乡村。

“我们坚持衔接资金撬动、产业示范联动、组织引领带动,加快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就业带动等内容,一体推进、集中连片打造,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生态基础建设,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铁营镇党委副书记侯文东表示。

资金“撬动”建园区兴产业

12月7日,铁营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高端医药共享产业园项目现场,高标准厂房建设如火如荼,6座共享车间已经拔地而起。

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的共享产业园,主要建设高标准共享车间、商务办公写字楼、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仓库、运营管理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眼下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按照计划,项目二期投资7.6亿元,也在规划设计中。”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周唯一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从药物研发到高级原料药再到高端制剂的全产业生态链。建成运行后预计可容纳30余家企业,超过100亿元的高端制剂、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年可创税收15亿元以上,带动就业岗位3000个。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前来考察,园区已与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广医通科技有限公司、首儿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前提。推进区建设过程中,铁营镇始终以项目为抓手,围绕衔接资金谋划实施21个建设项目。同时,市级统筹整合国企、行业、部门及社会资本,先后撬动包括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等在内共计5.6亿元资金,17个项目密集投向推进区,真正发挥了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有效保障了推进区的建设。

高端医药共享产业园正是由市级统筹,在铁营镇推进区内谋划实施的项目之一。不仅有市级统筹项目,社会资本的引入,也正在加快铁营镇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乐陵鲁颐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铁营镇开发建设的“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905亩闲置坑塘,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有效结合。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4454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1.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

该项目涉及铁营镇5个自然村,其中西堡、桑坊和小白张3个自然村位于推进区,计划投资1.5亿元,预计明年4月完工。

“我们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实现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侯文东介绍,目前,推进区内利用资金撬动实施的17个项目,13个已经完工,4个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聚项目、聚要素、聚资源、聚红利、聚人气,将“盐碱地”变成“聚宝盆”,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 助农增收致富

杀菌消毒、铺设土工布……最近,铁营镇西堡村党支部书记孙连军每天必到的地点就是村北的80亩闲置坑地,看着这里一项项工作有序推进,虽然天气寒冷,他的心里却暖暖的。

“我们的标准化泥鳅养殖基地,明年5月就可以投苗了。”搞泥鳅养殖,行不行?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孙连军算过一笔账,一亩水面可投放12万尾鱼苗,收获4.5万元钱,去掉运营成本可获利1.5万元。

目前,1000平方米的泥鳅育苗车间已经建成,可以从源头解决养殖基地泥鳅苗供应问题。

“铁营镇低洼盐碱地多,我们发展泥鳅养殖,充分把推进区内20余处闲置坑塘利用起来,还可以借助泥鳅育苗车间,进行大面积推广,养殖面积可覆盖全镇及周边1000亩水面,年纯利润达800万元,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坑塘资源,对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起到带动作用。”侯文东表示,项目建成后确权到村,由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经营或养殖方以入股形式进行承包、投资经营,让村集体和老百姓从中获益。

“在推进区各个项目的带动下,我们村原来的荒地和荒废的洼塘也用了起来,仅租金一项年收入就达40万元。”孙连军开心地说。项目带来收益,村民也越来越多地自主投资到项目中,不仅有租金,还能拿到分红,发展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以推进区建设为契机,铁营镇成功回引3名在外优秀人才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配齐村“两委”班子,形成推进区建设与组织振兴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好班子是基础,用好衔接资金是关键。”侯文东说,铁营镇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禀赋,做好土地文章,在推进区内差别化发展农业项目。

距离西堡村不远的南营村以西瓜种植闻名,全村186户村民中有八成种过西瓜。南营村党支部书记铁爱东介绍,镇上帮着村里建起了一组连栋式西瓜育苗智控棚以及智慧化生产棚区。

这一投入310万元衔接资金建设的现代农业基地,集西瓜种苗研发培育、新品种新技术试验、铁营西瓜品牌宣传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

走进刚刚建成的连栋式西瓜育苗智控棚,只见自动化的滑轨车、补光、温控等设备一应俱全。“借助机械化、自动化的滑轨车,现代化大棚里出苗更快,质量也更有保障。”负责项目实施的乐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小飞说。

按照计划,项目建成后产权同样归村集体所有,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西瓜种植示范基地、推进区内西瓜种植村及村民提供栽培技术、育苗、销售等服务。

项目投产后,一个大棚可以出苗80万株,带动8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补齐短板 提升乡村“颜值”

“垃圾堆、柴草堆、杂物堆都被清理干净,以前的‘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亮美’,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心里舒服多了。”60多岁的张王官村村民张连水对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村里环境好了,大家没事儿就出来转一转、看一看,说的都是现在的好日子。”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今年以来,铁营镇加快推进村居改造工程,针对建设短板,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生产生活废弃物清理,实施道路建设提升、排水设施建设、路灯照明、村庄绿化、弱电改造等。

一条路、一面墙、一间屋……这些最平常的基础设施,正在铁营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11个村里悄然发生着变化。

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洪刚介绍,铁营镇着力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推进区内村庄建设水平,以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引领带动区域美丽乡村建设。

聚焦生态宜居,推进人居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提升,铁营镇先后在推进区内11个村新修道路1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00余盏、铺设污水管道1.6万余米,打造文化墙、景观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800余平方米,栽种绿化苗木1万余平方米。

与村内环境变化一样,村外的变化也不小。让大白张村黄金梨种植户张寿芹高兴的是,连接村子的路翻新了,现在出村的路不仅平坦了,路面也由原来的4米拓宽到了8米,销售黄金梨,他再也不用担心大货车进村难的问题。

今年,该镇以提升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加大道路翻新扩建,共新修生产道路7800平方米。

“为了提升黄金梨的种植效益,镇里不仅修了路,还帮着建了600余平方米的冷库,将剩余的梨储藏其中,可以延缓上市时间。”张寿芹表示,通过将黄金梨冷库储藏,反季节销售,大大延长了黄金梨的销售时间,增收更有保障。

“我们不断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弱项,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侯文东表示。在大白张、西堡等村,1600余平方米的庭院车间即将竣工,周边村的扇贝加工点就要搬入庭院车间。

铁营镇通过“庭院车间”建设,改善村民工作环境,解决生产难题,以此作为强村富民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让农户有信心、有奔头。

在铁营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内,发展有“面子”更有“里子”,该镇正在实施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一老一小”活动阵地,不断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软环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