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营镇积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兜底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53户“应改户”全部搬进新居

扶贫站工作人员到郑保文(中)家中走访。 记者钟伟摄


  新建的两间房子,崭新的铝合金门窗,门口铺着平整的水泥地面,这是铁营镇涝洼郑村村民贫困户郑保文的新家。
  见到扶贫站的工作人员,他高兴地招呼大家进屋。郑保文之前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得了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回家休养,回来后才发现房子破败不堪,一半左右的面积已坍塌,没法住人了。幸运的是,该村村干部得知他遇到的困难后,专门和镇扶贫站工作人员一起实地摸排走访,经过摸排,他们认为该户情况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标准,可以享受到相关政策。
  谈起这些经历,郑保文说:“我没想到这个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房子。真给我解决困难了,相信我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今年,铁营镇积极开展危房改造工作,把“最危险的住房、最困难的群众”作为改造中的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兜底解决深度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今年上半年,铁营镇城建办共投入资金约96万元,全镇53户“应改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部搬进新居。

坚持原则,精准识别

  “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是党的惠农政策贯彻落实的过程。必须掌握好政策,执行好标准,切实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满意。”该镇党委书记李涛说。
  怎样将好事办好?该镇危房改造工作做到“四个工作原则”: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自愿自主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同时严把关口,严格履行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强化资金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他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遵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程序。镇城建办对各村危房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建立了分类改造台账,严格执行“一户一档”,确保批准一户、建档一户,为农村危房改造的所有农户全部建立了档案,夯实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先急后缓,量体裁衣

  “我们的新房子在村敬老院旁边。我和老伴也能和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一起下下棋,拉拉呱。”大王村村民王延玉说。大王村在敬老院旁边的集体土地上按标准建起了四处八间房屋,用于给贫困户居住。这是铁营镇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集体土地上为贫困户建新房,房子给贫困户居住,但产权归集体所有,这样解决了将来房子的宅基所有权问题。“如果将来使用相关新房的贫困户去世,那些房子可以给村内住房有困难的其他贫困户居住,这样既减少了利益纠纷,也节约了财政支出,还避免了资源浪费。”铁营镇扶贫站站长史建成介绍。
  铁营镇通过宣传危改项目的各项程序,对危房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录入,采取“先急后缓、量体裁衣”的方式,优先解决经济困难、住房危险的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
  东营村张振国的房子2012年享受过一次国家危房改造补贴,今年他的房子又成为危房。由于国家政策每户村民只能享受一次危房改造补贴,所以不能再享受这个政策。在铁营镇政府的组织和联系下,不少热衷扶贫的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帮助张振国在原址上盖了新房子。“多亏政府和爱心企业帮忙,要不然我连个住的地儿都没有。”张振国说。
  有了新路子还得群众支持,该镇利用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资料、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让群众了解危改政策,并引导贫困农户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建设“安全、适用、经济”的基本安全房,避免盲目攀比。

既见新房,又见新村

  组织到位,监管到位,一栋栋“暖心房”建起来了。
  同时不断改善的,还有铁营镇各个村的村居环境。
  9月10日,走进国坊村,平坦的街道、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在村中心还有一个小花园,阵阵花香扑鼻,几位村民正在散步、聊天。
  说起村庄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感触很大:“以前别说贫困户家的房子了,就是村里公共场所都找不出象样健身的地方来,如今我们不但有了小公园,路也硬化了,墙也粉刷了,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还建设了幸福大院。”“在推进危房改造的同时,我们综合考虑与整个村环境相结合,与道路硬化、村级亮化、绿化美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过去小牲口圈棚、小厕所、柴堆、草堆、粪堆、土石堆、垃圾堆等全部得到了清理。”该镇副镇长、园区第一副主任肖军说。
  各个村除了重点对辖区内河道、道路旁的草堆、粪堆和屋前屋后的积存垃圾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不留死角,基本做到无成堆暴露垃圾。不少村还积极推行村庄“庭院三包”制度,把环卫清扫保洁、村貌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步入长效化和常态化轨道,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格局。□本报记者 钟伟 赵治红 本报通讯员 刘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