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扶持、打造一批专业性会展品牌,以展会平台助推产业发展——乐陵县域会展经济风生水起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刘敏

一进9月份,河北省沧州市一家生产枣酒的企业就开始给乐陵市节会办打电话询问我市举办枣博会的事宜。他们已经连续6年参加乐陵枣博会,以前都是乐陵方面邀请他们,如今他们是到点主动联系对接我市。企业负责人说:“乐陵枣博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红枣及健康食品产业交易平台,是全国枣类企业的大联欢,每次去我们都有斩获,这样好的交流机会怎么能错过。”

近年来,我市探索“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专业化运作”模式,成立了乐陵市节会办公室,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路线,在巩固现有办会的基础上进行深耕,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走出了一条县域会展经济乐陵模式的新道路。

盯准专业化不搞“大呼隆,大而全”

9月4日,在市节会办,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整理9月8日参加枣博会的客商的相关名单。他们有条不紊、轻车熟路地将枣博会筹备工作安排好。

这已经不是我市第一次办展会了,就拿今年来说,除了枣博会,很多会展都是首次举办——

3月10日,乐陵首届苗木花卉展销会启幕,来自青州、商河、滨州等地的150多家苗木花卉企业及500名专业采购商参展,各种生态工程造林苗木、经济树种苗木、绿化工程苗木、花卉、草坪等琳琅满目。

4月28日,乐陵市首届新能源汽车暨家居展销会在博览广场开幕,联孚、比德文、御捷、广汽、本田等40多家企业、 27个品牌汽车商参展。

……

打造地方特色块状经济,并围绕地方产业和特色块状经济培育展会,是我市发展会展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展会服务地方产业,助推特色块状经济发展,也是我市发展会展业的重要目的之一。市节会办公室主任杨海峰介绍,我市合理地以“专”字布阵,通过扶持、打造一批专业性展会品牌,以专业性展会平台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不搞“大呼隆,大而全”。

比如我市举办调味品产业博览会的基础就是当地雄厚的调味品产业集群。我市拥有调味品企业360余家,飘牌、老庞家、乐畅等省级品牌23个,产品涉及12大类200多个品种,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是全国最大的香辛料集散地。

形成聚集效应打造乐陵“会客厅”

“现在乐陵办会展的水平越来越高,随着会展平台越来越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买卖东西,还增强经贸合作与交流,形成了聚集效应。如今全市的枣产业能发展至如此规模,乐陵能举办如此盛会,我认为和市委市政府长期对枣产业的关注、引导、支持离不开的。”德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晴如是说,他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他们公司来说,像枣博会这样政府专门为企业打造的交流大平台正是公司目前发展急需的。每年节会期间都会有全国各地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客商前来参会,正是企业展示自我、结交生意伙伴的良机。不仅如此,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还连续引进了泰山学者3人,并与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结成对子,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会展经济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1∶9。它能集聚各行各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杨海峰介绍,乐陵发展会展经济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形成聚集效应,打造出乐陵自己的“会客厅”。

他们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会展工作,每次会展他们都专业展览配套举办高层次论坛。以地方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借力政府、行业资源,通过引进优秀行业办展机构及举办行业高端互动,进一步放大了展会效应。

“走出去,请进来”探索会展多业态发展格局

一个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展会,在营销推广方面也占有必然优势。

此次9月8日要举办的枣博会,我市与中贸、北京爱开拓、糖烟酒周刊、杭州酷展四家公司合作,邀请人民网、新华网、中华网、网易、搜狐等国内100多家主流媒体对会前、会中、会后进行不少于6轮的全方位报道,进一步放大展会效应。与京东达成线上、线下全面合作,以京东扶贫馆的形式进行同步推广。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闭门造车,会展业要发展好尤其如此。”杨海峰表示,为了推动我市会展业发展,我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探索会展多业态发展格局。

我市组织相关人员先后赴广饶县橡胶轮胎展、寿光市蔬菜博览会、武汉调味品展销会等展会现场学习,形成了《广饶县橡胶轮胎展考察报告》等相关办展文字材料。

通过学习,我市积极吸收了对方“采购商就是展会生命力”的观点,在三年的招商邀展过程中,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采购商信息获取和邀请上,尤其是在国内外专业采购商的邀请上,采取与招展公司合作、网络搜集、登门拜访等办法,多渠道进行联络,积极建立自己的专业采购商信息库。

下一步,我市将逐步推进展会操作市场化,让专业协会及展览公司参与办展,利用其运作经验丰富,招展邀商专业,办展效率高效等特点,走专业化、市场化办展路子,进而推进我市会展经济迅速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