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视+文旅”顶级IP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战鼓秧歌

□本报记者胥爱珍 见习记者 李丹丹 本报通讯员苏安矗

2024年开年,以乐陵影视城为主要取景地的古装电视剧《国色芳华》正式开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乐陵影视城的广泛关注。

瞄准发力点,找准突破口,乘势而上,乐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影视文旅破局起势行动”,成为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串珠成链建设“全域影视基地”

从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日渐激烈的文旅竞争中,特色是吸引游客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眼下,乐陵影视城已成为乐陵市当之无愧的“影视IP”硬核担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影视+文旅’顶级IP”,为影视文旅破局起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023年,我市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助推项目建设提速,一期项目已全部交付启用。除大型古装剧《国色芳华》外,影视城已与多个影视剧组达成合作意向,今年将有30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乐陵影视城定位打造年轻、活力、多元化多元素的影视文化旅游基地,以影视拍摄为主线,融入影视娱乐、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业态,形成影视拍摄与影视旅游双线互动、打造‘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全生态发展模式。”市政协委员、中投文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敏介绍,今年,公司将对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重点推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在建设“全域影视基地”上下功夫。加大对数字拍摄、后期制作头部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的招引力度,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投资落户,强化影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影视产业逐步做大做强,打造北方影视名城。

市人大代表、朱集镇党委书记孙玉贵关注更多的,是乐陵影视城对周边的带动效应。“以打造‘影视名镇’为抓手,我们计划在道具库旅游景点策划、群众演员培训培养、民宿集聚区创建等方面不断发力,主动探索、打造‘影视游+文旅游’相结合的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IP,将特色酒店、民宿、花海等文旅项目串联成线、扩线成面,不断探索出‘影视+’新产品、新场景、新玩法。”他说。

“软硬兼施”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如何成功打造“近悦远来的旅游城市”,为文旅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2023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获得者——市政协委员、花园镇镇长陈孝顺看来,要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需要通过建设交通服务网、旅游集散网、旅游咨询网、自驾服务网、便民惠民网、旅游安全保障网等,打造完善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陈孝顺认为,当前,我市旅游产业化聚集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对此,建议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坚持“全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在“冀鲁边区,红色乐陵;福寿枣乡,早来枣好”的特色旅游基础上,探索发展工业旅游,体验型、亲子型旅游。要发展夜市、露营、研学等“新经济”,丰富休闲度假产品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全方位激发消费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创五星级酒店1家,引育星级酒店5家、高品质民宿6家”。对此,市政协委员、乐陵金泰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张明深有感触,他表示,作为酒店服务从业者,他将抢抓乐陵“文旅兴市”的机遇,在修炼内功上下功夫,下大力度提升酒店服务品质,悉心完善配套设施,以游客思维换位思考,为他们提供精细贴心的服务,让更多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文旅互促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城市“流量”向文旅“留量”转化,需要客源流量的持续引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客源流量引入,加强与旅游平台合作,筹划开展金丝电影节、明星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等创新型活动,培育一批本土头部主播、“新农人”、爆款品牌,努力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去年以来,我市创新思维,线上发力,发起“我为乐陵代言”活动,引入“武文大舞台”,“快手直播大舞台·乐陵站”首秀,2天线上总观看人数超2亿人次。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城市“长红”,文化根脉是核心动力。乐陵的底蕴在“双红”文化,特色也在“双红”文化。

市人大代表、朱集镇人大主席李宁认为:“乐陵独有的千年枣林、红色文化,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最佳突破点,将‘双红’文化与影视资源相结合,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能够让人气聚起来、消费热起来、枣林活起来。”

“满足年轻人对独特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需求,才能‘俘获’他们的心,要洞察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与他们喜好相符的旅行体验、旅游项目。”在市政协委员、阜平小学教师苏雷看来,加快客源引入,关键在于主动以更为亲近、友善、接地气的姿态拥抱网络城市营销,以更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客源流入。

“以乐陵影视城开园为契机,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影视旅游项目,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能够为乐陵旅游品质提升注入新活力,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孙玉贵认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