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为”志愿服务的乐陵探索

——夯实硬件设施,充实服务队伍,丰富志愿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郭家街道家风馆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读报

志愿者规范摆放共享单车

志愿者开展助老活动,为老人包饺子

乐陵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于斌通讯员许聪聪鲁振林

核心阅读

今年3月5日,德州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乐陵举行,以“弘扬志愿精神聚力文明实践”为主题,深化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为困难群体服务、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乐陵市先后培树了365暖留、乐帮、红色微服务等一批知名志愿服务项目,叫响了“和乐同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推动建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文明实践点,形成串点成片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

夯实文明实践阵地

志愿服务有场所有平台

“企业召开年会,或是有什么文体活动,都可以免费到市工人文化宫去办。不仅如此,那里还有很多专业的老师,比如书法、瑜伽、心理咨询等,是职工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4月23日,亚萨合莱国强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战磊说。

乐陵市工人文化宫2021年1月6日正式启用,设有多功能厅、智慧健身房、职工书屋、茶艺培训室等,年接待职工可达1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宫也是我市打造的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必须要有高标准场所,近年来,我们在市、乡、村三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提升群众文明程度,通过在这些场所开展不同的活动,满足‘五为’人员需要,让文明风尚深入人心。”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大为说。

近日,郭家街道将评选出来的“孝老敬亲”“爱护环境卫生”“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等八大类好家风先进人物事迹做成展板,纳入新建成的家风馆进行展示,以好榜样带动文明风尚,得到当地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建立家风馆是我们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延伸。通过这些先进事迹带动党员群众融入各项活动中,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的提档升级。”郭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孙绍鹏说。该街道依托郭家新村原村级活动阵地打造建设乐陵市首个家风馆,占地260平方米,包括序厅、文创互动厅、厅尾3个展厅,分设华夏家风、红色家风、征程印记、时代新风等5个篇章,经过挖掘、整理各个历史时期优秀人物的典型故事,集中展示了爱国爱家、勤政廉政、教育大家名人的家风家训,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红色教育阵地。

不仅在硬件上对活动平台进行提升,乐陵还将文明实践活动办到线上,以“线上统筹+线下服务”的志愿模式满足差异化需求。利用乐陵融媒APP文明实践“云平台”,开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菜单式服务,促进资源融合,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群众根据不同需求可直接“点单”指定相关志愿服务队“送单”,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评单”,实现供需双向互动。同时,根据群众“点单”需求,乐陵市各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招募“五为”志愿者,市文明办专门出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方案》,对星级高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政策倾斜,不断提高“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精准化、便利化。

“我们村目前地里种的是大蒜,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播种辣椒,镇上推送这条视频,真是太及时了。”杨安镇百味佳新村王屯党支部书记刘子远看着手机中的视频高兴地说。杨安镇利用前期打造的公众号等线上媒体,定期推送关于农业、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等内容的视频和文字,丰富为民服务平台,让真正有需要的群体学到及时而准确的知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志愿服务项目化

提质增效更精准

除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资源,我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市直部门单位还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五为”志愿服务内容和群众不同需求,积极发挥志愿职能和行政职能,针对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不同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精准、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以前家里条件有限,孩子们学习还得坐小板凳、用小桌子,去年团市委给我们家争取了‘希望小屋’项目,装上了台灯和学习桌,两个孩子可高兴了。”4月6日一大早,寨头堡乡盖家村村民孙祥华一边收拾屋子一边说,在贴有“希望小屋”的房间里,洁白的墙壁、崭新的书桌和衣柜,让家有了新的色彩和希望。

孙祥华曾是省定贫困户,生有一儿一女,儿女同住一间卧室,他们夫妻两人住在另一间。他和妻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衣食起居。“女儿学习成绩优秀,每天都要趴在这个仅有30厘米高的小餐桌上写作业,孩子写完作业后,我们才能再用这张小桌子吃饭。”孙祥华说。

去年6月,乐陵团市委工作人员来到孙祥华家摸排家庭情况,并向他们介绍了“希望小屋”项目。不到半个月,孙祥华家的“希望小屋”建好,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问题。

“‘希望小屋’不仅是一项民生项目,更是我们结合自身职能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献出我们的爱心。”团市委书记孟洪沁说。为确保“希望小屋”建在最需要的地方,团市委成立了工作专班,分组下村入户实地走访,坚持一户一策,根据家庭住房实际情况对屋顶、墙面、地面进行改造,同时添置配套生活及学习家具,得到了基层群众的认可。

立足自身职能和优势,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提升精准度和针对性,真正实现“接地气”“沾露水”。

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以护航幸福婚姻、促进家庭和谐为着力点,实行“五定”(定人员、定流程、定时间、定制度、定守则)工作法,立足婚姻全过程,开展了“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

市残联通过积极对上争取,打造“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项目建设“乐陵模式”。以红十字会在乡镇(街道)设立分会为契机,聚合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源力量,依托乐陵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商会,创立了“枣乡厚爱”扶残助残品牌,提高品牌效应,多方施策,破解建设资金难题,确保“如康家园”建设全覆盖。目前,争取14处建设指标,铁营镇残联已率先募集“如康家园”建设专项资金11万余元,可同时完成2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项目。

杨大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五为”志愿服务效能,乐陵市开展“乐助·文明1+1”志愿服务项目。今年以来,26个企事业单位与28个村结成新的帮扶对子,重新制定深化拓展文明“1+1”提升实施方案,使“五为”志愿服务帮扶内容更具体,更贴近群众。

“各级文明单位利用各自职能优势,成立理论宣讲、农业科技、文化下乡、普法宣传等专兼结合的志愿服务队100余支,有计划地提供志愿服务,延长志愿服务链条,让文明之风浸润人心。”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于东钧说。2021年以来,在各结对共建村开展爱心捐赠、文化下乡情暖365、洁净家园、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2400余次。

群众得实惠

志愿服务入脑入心

不用笔、不用彩,一支电烙铁就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风土人物。近日在杨安镇颐杨新村,55岁的刘宗岭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做“烙画”,引得人们一阵赞叹。

刘宗岭是杨安镇人,年轻时做家具生意,学习烙画手艺已经30余年。“岁数大了,家具生意不干了,就专门烙画,这既是手艺,也是乐趣。”刘宗岭说。

为让更多人了解烙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刘宗岭加入了杨安镇农民文化艺术团,参加志愿活动免费教授烙画技艺。“烙画内容多是风土人情、杨安风景,还有红色元素,对于我们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等工作有很大帮助。”

杨安镇党委副书记孙素贞说。杨安镇组织全镇114名文化艺术骨干成立“味都杨安”农民文化艺术团,培养了一批文艺、手艺骨干,积极创排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文艺作品,让群众成为文化参与者。同时,培养传统文化继承者,引导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让文化艺术的春风惠及群众。

乐陵经济开发区从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社区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举办“百叟宴”,并邀请河北梆子剧团为老人免费演出,中秋节、春节期间为老年人送米面油等福利,在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为他们包水饺、切蛋糕,用爱心陪伴等方式为他们送去关爱。

丁坞镇制定365暖留工程“相伴计划”,依托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心手相连关爱成长”系列活动,对镇级三留守人员,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物质关照、精神关怀。利用寒暑假时间,他们还会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开展心理疏导、陪伴阅读、宣讲卫生健康知识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群体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铁营镇以兴隆社区为试点,高标准打造了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不仅能够让群众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老人们还能免费在基地门诊拿药,“健康教育基地每天都有镇卫生院医生坐诊,群众有个头疼脑热都可以来这里就诊,一些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只需简单登记,就能免费拿药,方便群众,提升志愿服务效能。”铁营镇人大主席郝斌说。

文明实践关键在人,乐陵市以建立完善多元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抓手,设立了枣乡银领、情暖夕阳红、乐教·育见爱、情暖365留守、幸福护航、希望小屋、暖心食堂等固定志愿服务项目70余个,组建枣花香、枣乡交通、传承红色基因、邻里守望相助等志愿服务队280余支。其间,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层层动员,机关干部、退役士兵、爱心人士、大学生志愿者等1.6万余人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开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五为’志愿服务,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上,只有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开展活动才有意义。乐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慧说。下一步,乐陵市将继续对“五为”志愿服务进行探索,让广大群众也参与进来,引导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得教化、淳民风,设计一批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定制一批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根据“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不同特点,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合、整合、配置作用,多元化、立体式提升志愿服务效能,让文明实践真正入脑入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