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小枣看“三变”


首届金丝小枣节

首届枣花节

      7月18日一大早,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海来到村枣树种植合作社枣林,与看护人员一起查看小枣长势,询问雨后喷药和除草情况。

      赵云海今年58岁,自小便在这枣林中长大,见证了乐陵金丝小枣近60年的兴衰巨变。“以前的小枣是宝贝,农民收入都靠它,后来就陷入了低谷期,各家差点没把这枣树砍了。但是现在,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小枣产业,这些枣树又‘活’起来了、枣乡的牌子又树起来了。 ”看着眼前茂密的枣林和长势喜人的小枣,赵云海感叹道。

      金丝小枣看乐陵,乐陵小枣看朱集——乐陵95%以上的枣树都在朱集镇。在这里,枣树种植历史已有3000余年。近30年来,枣产业有过兴盛,也经历过低谷,“从2015年起,我市将枣产业再次摆在突出位置,并积极调整发展方式,从种植、管理、销售、推广等方面进行改进,打响金丝小枣品牌。 ”朱集镇副镇长李宁说。

      凤凰涅槃,且看金丝小枣“三变”。

      从枣粮兼种到标准化、特色化种植

      刚刚下过一场雨,记者与赵云海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枣林间,他说,枣树有“四不争”: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像极了咱朱集人的品质。 ”

      自赵云海记事起,他便与伙伴穿梭在这枣林间。“那时家家户户都种枣树,它是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他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各家地里的枣树都是由集体种植,买卖也是合作社负责,那时提倡种粮,枣粮兼种成了朱集镇最普遍的种植模式,“那时有句流传的话,‘树上三千元,树下吨良田’,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这种种植方式的认可。”赵云海说,枣树“四不争”的品质让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一家一户管理模式,小枣行业也逐渐迎来春天,每公斤金丝小枣能卖到1.75元,许多枣农“发家了”,“人们种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再实行枣粮兼种,而是专职种枣,家里盖房子、娶媳妇、置家具都靠这枣树。 ”赵云海回忆,1990年,自己家也靠着卖枣的钱修缮老屋,还购置了6600元的摩托车,在那时,相当于现在的宝马了。

      小枣业最热的时候出现在1997年到1999年,收购价一度达到了每公斤6元。可好景不长,小枣营销模式单一、品种繁杂、品质较差、规模化较低等短板随着2007年的一次自然灾害集体爆发了。“自然灾害导致小枣几乎颗粒无收,新疆枣趁机抢占市场,再加上乐陵枣个小、卖相差、品种杂,小枣业进入了冬天。 ”李宁说。小枣卖不上价格,最便宜时每公斤不到0.5元,一时间掀起了“撂荒热”。

      2015年开始,我市在品种改良、产业规划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科学化种植、生态化培育,是提升小枣品质、树立品牌的一剂良方,决定了金丝小枣能否走得更远。”记者来到位于朱集镇的国家级枣树良种基地,市林业局副局长周涛说。基地建于2017年,建设总面积110亩,其中金丝小枣生产区30亩,包括品种资源保存区、选种试验区、品种比较试验区和高效栽培示范区。栽植品种有金丝4号、鲁枣2号、鲁枣5号、枣秋红、六月鲜等新品种,截至目前共栽植枣树2万余株。

      在良种基地的高效栽培示范区中,与以往常见的枣树不同,这里的枣树不到一人高,但果实充盈可人,且分布均匀。“这里采用的是矮化密植先进技术,增强透气性预防虫害,同时减少对地力的消耗。 ”周涛说,“这一枣树品种名叫‘傲雪’,它的特点是生长周期长,成熟得比较晚,能够避开雨季,甚至下雪时依然还在生长,故得此名。由于生长期长,其营养成分也得到提高。 ”据介绍,目前该基地共育有16个品种,其中傲雪、金丝4号等4个品种获省林业厅颁发的良种证,另有5个品种正在申报中。基地还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技术、轻简化高光效树体管理技术、起垄覆盖、生草等现代化土壤管理模式,采用设施避雨栽培和绿色安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科学化提升小枣品质。

      从赶车上大集到订单式销售

      常秀山是大常村的种枣大户,拥有几十年的种枣经验,如今他又有了新的称呼——大常村小枣产业合作社管理服务小组组长,负责该村600余株枣树的管理工作。“面对小枣卖价低,枣农们的积极性不高,建立合作社是一个大趋势。 ”常秀山回忆,乐陵小枣最火的时候,南方的一些客商上门收枣,来晚了就没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抢”枣,有时甚至打起价格战;后来,市场经济得到发展,为了让枣卖的价钱更高,每到收获,枣农们都赶着自家大车,运到集市上去卖,枣农们口袋里也越来越鼓。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郝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