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

驻京流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在7月22日至24日举行的2019年山东省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干部培训班上,我市作为8个先进县市之一针对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模式探索作了交流发言,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肯定。“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时代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新课题。乐陵市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新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在工作思路、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方面都比较完善。”山东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省委在京机构人员工委副书记刘彬礼说。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践流动党员管理新方式,以北京为试点,提出“服务跟着党员走,身边时刻有个‘家’”的理念,让他们有归属感、获得感、责任感,真正发挥自身作用。

管理“三重覆盖”让党员群众找到“家”

流动党员具有分布广、跨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导致组织活动、教育管理、服务监督十分困难。我市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30万人,其中流出党员2100多人,仅在北京的务工经商人员达10万人,流动党员351人。“流动党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省委将流动党员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他们不仅是我市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员,更是乐陵对接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能否管好、服务好、用好将成为一个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潜力。 ”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2017年,为让这批党员发挥作用,我市建立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参照北京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了6个区域党支部,对在京党员进行管理。框架搭起来了,章程也制定下来了,初期组织活动也能正常开展,但时间一长,一些问题就浮出了水面,“虽然都是乐陵人,但乡镇不同,大家互相认识的不多,再加上行业不同,共同语言较少,后期组织活动请假缺勤的现象时有发生。 ”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樊卫东坦言,基本制度都不能保证,何谈发挥党员作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一线调研问计,集合党员群众意愿,探索构建“三重覆盖”党组织体系,按照“易于集中、方便管理、多重有效”原则,构建“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党组织网格,让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就需求参加组织活动。

围绕流动党员联络难问题,我市以乡镇(街道、园区)为单位,成立17个驻京流动党员党支部,选派专人常驻北京,负责党支部日常工作开展;围绕流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便问题,以北京市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居住情况,建立6个区域党支部;围绕流动党员兴趣点不同、共同语言少问题,以在京流动党员集中从事行业为单位,建立酒店、餐饮、安保、建材家居等行业党组织,将开展活动与党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同行业党员之间的联系,促进共同发展。三类党组织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信息共享,进行全覆盖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王孟是市中街道人,今年32岁,退伍军人。 6年前来到北京经营酒店生意,“我是在部队入党,退伍后党组织关系一直留在家乡,这些年忙着做生意,东奔西走也没有顾上参加党员活动,前些年差点成了不合格党员。 ”王孟说。 2019年7月12日,乐陵市市中街道在北京成立驻京流动党员党支部,在京流动党员王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而早在2017年时,他就已担任了乐陵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第五党支部书记。不仅如此,他还归属北京乐陵酒店业商会党支部管理。

1个流动党员同属于3个功能型流动党组织,“现在我有了3个选择,即便生意忙暂时参加不了党组织生活,还可以去其他的党组织进行学习,这样党课就不会再错过了。”王孟说。他还加入了3个党组织的微信群,一些党员学习资料可以随时随地学,有什么诉求也能随时沟通,让流动党员不再流浪,真正有了“家”。

为保证各个党组织高效持续运作,着力解决力量不足、运转不畅、机制不顺等问题,我市配强人员力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高质精良的驻京工作人员队伍。县级层面配齐配强驻京流动党员党委领导班子,选派3名精干党务人员和12名流动党员常驻北京办公;乡镇层面建立北京流动党员服务管理队伍,开展流动党员党建工作。同时加大经费保障,市财政划拨专款全力保障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工作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调研走访、定期调度、交叉任职、工作例会、综合考评5项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运转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在北京的351名乐陵籍流动党员主动接受党组织管理,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

“以服促管”更贴心让党员群众不离“家”

“要打造流动党员温馨之家,让他们有归属感,单靠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贴心服务。 ”樊卫东说,他拿出了手机,翻到了与在京党员杜金安的一段微信记录。

杜金安是花园镇人,也是一名退役士兵,这些年一直在北京打工。前段时间他与战友讨论退役军人社保政策问题,不知道咨询谁,就在群里问了一句。樊卫东第一时间联系乐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负责人,说明情况后,该负责人直接与杜金安联系,并将退役士兵社保政策一一解答。微信记录中,杜金安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还将自己孩子上学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樊卫东,请求他帮忙咨询下,樊卫东也联系市教体局给予了解答。

从遇事不知道找谁寻求帮助,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到敞开心扉提出诉求,这一连串的转变是驻京党组织的贴心服务带来的。“建支部抓管理解决的是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平台的问题,而真正提升凝聚力、让他们有获得感存在感,靠的是服务。 ”樊卫东说。

今年43岁的贾学通是寨头堡乡闫孟村人,在北京做进出口食品经销,因需办理身份证明,必须村委会开具证明。 7月12日,他来到寨头堡乡驻京党群服务站,通过服务站代办,证明不到10分钟时间就办理完毕。他感慨地说:“以前办事盖章得大老远跑回老家办,不光花路费,还耽误时间。 现在好了,老家的党群服务跑步进了北京城,俺在这就办了。”目前,我市已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为在京流动党员和群众提供咨询1000多次,解决入学、就医、劳务纠纷等问题100多项。

我市实施“管服融合”模式,在狠抓党员管理的同时深入调研流动党员群众的真实诉求,延伸服务触角,将流动党员群众纳入服务对象中。为此,我市建立三级服务网络,包括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建立驻京党群服务中心,乡镇建立驻京党群服务站,以在北京的各乐陵酒店为主建立驻京党群服务点。党群服务中心负责在京党员群众需求的登记、转接,党群服务站负责具体事务的代办,党群服务点负责事项登记和宣传。同时,配套打造电子印鉴服务平台,设立专职代办员和服务联络员,为流动党员和群众提供全天候、无死角服务,实现流动党员“零跑腿”。

线上服务方面,开发“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和手机APP,根据在京流动党员群众需求,梳理服务在外人士事项7大类67项,设置“最新资讯”“我要办事”“我要联系”等六大板块,整合全市资源力量,设立服务专员、服务站长、代办员和联络员,全天坐班,积极提供政策咨询、户籍办理、学籍建立、异地就医、法律服务和金融投资等贴心无偿帮办,各类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一次办好”,为流动党员“线上”安家。

同时,为进一步服务好广大在京流动党员,我市建立流出地党组织、驻京流动党员党委、流入地党组织“三方共建”模式,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发挥协调统领作用,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协调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抓好在京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引导在京流动党员融入北京、服务北京,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完善激励机制让党员群众热爱“家”

探索实施“管服融合”模式,全心全意为流动党员群众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凝聚力量,让这些党员和群众真正发挥作用。“三重覆盖”中的行业党组织,是今年7月刚刚成立运行的,目前已有酒店业、建材家具业2个党组织,它们缓解了党员从事行业复杂、共同语言少的问题。这项举措的建议,就是一名驻京流动党员提出的。

王志刚是乐陵籍驻京流动党员,从事酒店行业很多年。在一次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征求意见时,他提出能不能将同一行业的党员归类,建立一个党组织,他们的时间可以统一安排,有行业最新情况也可以及时交流,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可以促进发展,开展党员活动也可以更加丰富。“酒店业是我市流动党员群众从事最多的行业,粗略统计由乐陵人经营的酒店北京就有近万家。王志刚的意见我们很快就进行了讨论并形成报告,不久就批准建设,也就有了‘三重管理’中的第三重。 ”樊卫东说,这是完善党员激励机制的一个成果。

党员管理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党员被动接受管理始终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要有“强心剂”,激励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热爱这个大家庭。“乐陵的快速发展,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面临人才、资源的缺乏,乐陵需要流动党员建设家乡,同时乐陵也具备了承接人才智力的平台和载体,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推介乐陵,服务好流动党员和群众,进而激励引导他们反哺家乡、支持家乡。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因忠说。

为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我市大力打造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开展“四项行动”,即“我为家乡绘蓝图”行动,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组织广大在京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百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行动,借助流动党员积累的资金、技术、人脉和经验,重点引导流动党员中的100名成功人士、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反哺家乡;“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动,引导素质好、能力强的在京务工经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各类人才回村任职,壮大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我为首都添光彩”行动,围绕充分发挥驻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首都发展添砖加瓦,作出“乐陵贡献”。

同时,我市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持续推行“六个一”积分管理制度,通过明确一整套赋分项目、发放一张党员奉献积分卡、实时登记一次分值、半年核准一次积分、年终进行一次公示、享受一次相应待遇等“六个一”措施,从政治、荣誉、生活上给予流动党员激励关怀,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双招双引、维护稳定等,提升存在感和荣誉感。

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的不断制定完善,我市在京流动党员作用不断发挥。目前,外出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招商线索50余条,友谊体育射箭北京体验馆、百味风情休闲带、南部生态区医养综合体等12个项目签订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同时通过在京人员的牵线搭桥,我们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返乡创业方面,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强的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驻京流动党员党委组织有能力、有爱心的党员企业家为家乡捐资助学、捐资修桥,为留守人员捐赠休闲娱乐器材、生活物品等计100余万元,并有4名在京流动党员、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担任村主职干部,让他们真正做到“致富不忘本、离乡不褪色”。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郝坤魏雪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