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成功举办首届枣花节:文旅融合花香四溢引客来

首届“后羿杯”射箭比赛。周宁宁摄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王新星杨婷

乐陵市首届枣花节完美收官。活动自6月1日开幕,6月9日以首届“后羿杯”射箭大赛闭幕,共持续9天。

活动在朱集镇千年枣林景区举行,主会场设在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期间,邀请山东电视台“综艺大篷车”举办走进乐陵文艺专场;邀请各地画家、摄影爱好者、记者、农民画家、各艺术团队等畅游枣林,进行赏花之旅、采风摄影、艺术写生、诗歌朗诵、戏曲演出、非遗展演、广场舞展演、少儿文艺展演、农民画现场制作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有美食广场、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等老少皆宜的娱乐大餐。“这次枣花节的成功举办是我市找准融合点,推进文旅融合的有益实践。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房绍良表示,生活是原点,也是文旅融合点。文旅融合要符合时代发展,要以“人的需要”为核心。他们立足群众需求,围绕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以传承者以及创新者的姿态,打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文旅融合品牌,让群众体味的是有温度的文化,感受的是原生态的环境,以及有烟火气、带人情味、具有枣乡民俗特色的情境。

形在“融”——

推陈出新,建载体、挖资源、群众唱主角

6月9日在朱集镇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举办的首届“后羿杯”射箭大赛中,来自郭家街道的桑晓岭获得了个人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能获得这个成绩真想不到,这个枣花节办得不错,大家都参与进来了。在我眼里,枣花节不是一个只能让普通市民仰望的节庆,而是成了能亲身参与的自己的节日。 ”

据了解,参赛的51名选手以本地群众为主,多是业余射箭爱好者,来自17个乡镇街。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别评出前八名,争夺金银铜牌,并获得奖牌或荣誉证书以及200元至5000元的奖励。“办枣花节,当然要整合我市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不过,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古代文化遗存、当代名流名品,也应该包括群众文化成果。 ”房绍良表示,只有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鼓励普通百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来,重新审视并深入挖掘枣乡文化内涵,才能打造出高层次、高质量而又深受市民欢迎的区域文旅融合品牌。

我市积极推陈出新,通过建载体、挖资源,让群众唱主角。

我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农村;以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农村。

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丁坞镇为试点,实施“五有十个一”工程,打造乡村文化振兴乐陵样板。有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一乡一展馆,一村一展室”,已建成西段乡民俗博物馆、大孙乡抗日战争纪念馆等10个乡镇历史文化展馆,490个社区(村)建立了历史文化展室;有乡村文化活动阵地,做到“一乡一礼堂,一村一舞台”,近半数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礼堂、社区(村)建成演出舞台;有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保护民间技艺,做到“一乡一园区,一村一产业”,已建成朱集镇“百枣园”枣乡文化体验园、寨头堡乡纺织文化体验园等农耕文化体验园(区)10处,形成特色工艺产业品牌村近百个。

为提高群众参与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建立了专门文化管理队伍,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做到“一乡一组织,一村一专人”,共配备乡镇文化专员47名,聘请社区(村)文化辅导员1103名。

意在“合”——

内容为王,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

“我以前来过乐陵很多次了,去枣林的次数最多,这次参观了3D画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调味品博物馆、魔芋生产车间,还采摘了甜瓜,乐陵玩的地方还真是不少,期待下次的二日游。 ”来自德州口岸国旅的游客李月霞说。

2019年以来,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通过资源普查,积极与济南、德州等地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对接,邀请其来乐陵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专业的眼光发现乐陵优势资源,并根据季节、位置、消费群体等因素,推出了包括乡村采摘游、红色文化教育游、工厂体验游等具有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的多条精品线路。自4月份以来,先后接待大型旅游团队8次,游客数量600余人,顾客好评不断。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藏在深闺”的枣林原生态景色及文化名胜不断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乐陵在思考、在行动。

“一个节日,给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一台旅游演艺,给游客带来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多住几天,直接拉动旅游消费多出几倍。我们以内容为王,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段向阳表示。

对外,我市先在千年枣林上“做文章”,大力开展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红色资源,建设冀鲁边区红色文化旅游风景区,深入挖掘枣文化,开辟枣乡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建设精品景点,搜集整理典故和故事。同时,将推动旅游业发展与举办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借助一年一度的“红枣产业博览会”,今年又举办了“枣花节”,同时积极与全国百家知名旅行社“联姻”,共同拓展旅游市场,提高乐陵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开辟长线旅游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乐陵观光旅游。在全年文化活动的整体安排上,制定年度文化活动媒体宣传方案,控制好文化活动在市内外媒体的广度、频度和节奏,努力做到全年媒体宣传热度不减,时有高潮。

对内,不断提高各种活动群众参与率。开拓思路,创新举措,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扶持奖励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自我策划、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文艺骨干培训中加入新媒体宣传内容,在活动中挖掘和培养一批新媒体宣传能手,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特点,让乐陵文旅融合的各种活动更多地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让更多人通过新媒体认识乐陵、记住乐陵。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我市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下一步,计划在朱集镇建一个非物质遗产的体验、传承为一体的培训馆,其中体验的一项内容就是‘求仙酒’的酿制,这是乐陵民间从秦代开始传承上千年的工艺瑰宝,也是我们推进文旅融合在实现路径和模式上的创新。 ”房绍良介绍。

活力足——

厚积薄发,量变引发质变

在枣花节期间,我市邀请省内诸多知名画家参加,并为“雍社写生基地”揭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李然也参加了揭牌,在他看来,乐陵成立这个写生基地并不是偶然:“我曾经看过乐陵的农民画展,画面饱满、瑰丽而浪漫,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本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温床,文化底蕴浓厚。对画家来说,画家的创作灵感或来源于眼前的唯美风土直面实景写生,也来自对人文情景的感受和共鸣。 ”

“文化不是‘炒冷饭’,文化需要积淀,更需要创新。厚积薄发,最终量变引发质变。 ”房绍良如是说。

就拿农民画来说,我市自2015年以来相继成立了朱集镇八里庄画枣村、胡家街道孟家社区农民绘画室、丁坞镇杨盘宋代杨家将群英展农民绘画室等30余个创作室。自2016年以来,每年都邀请知名画家前来授课,先后举办农民画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400余人次。聘请董兰星、罗洪军、李砚等乐陵专业画家深入到乡村,组建农民画工作室,培训书画爱好者800余人次。先后参加农民画北京宋庄展、澳门农民画展、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截至目前,全市有农民画专业村20多个,爱好者达500余人。

此外,我市围绕英雄之城、大爱之城等一系列红色主题,不断深入挖掘、提炼、加工,创作编写了《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血砺忠诚》等精品,拍摄了系列微电影《冀鲁边抗日英雄传》。并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大型古装戏曲《嫦娥奔月》,2016年9月24日、25日应邀到北京大观园戏楼进行了演出,到中联部举办的“山村对话”进行演出,各国政要30多人观看了此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