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平安建设夯实幸福根基

2月23日召开的德州市委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上,乐陵获得了信访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德州考评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全市平安建设再迈扎实步伐。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委书记樊廷雷曾明确提出,做好平安建设工作,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

近年来,我市坚持“平安是基本民生”的理念,把平安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护航发展的总抓手,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措施,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7年,我市获得中央综治委授予的2013至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为德州市唯一。

市政法系统评选人民最满意政法干警

布下“天罗地网”,构筑平安堡垒

“街道辖区内共安装了218个摄像头,每个从村入口到主要干道都尽收眼底,进出村里的人员、车辆看得清清楚楚,声音也能清晰收录,有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实时了解。”3月1日,郭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苑昊打开综治中心监管平台,向记者介绍视频监控的升级情况。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平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文学介绍说,我市政法系统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通过将天网视频防控与“雪亮工程”相结合,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织密天网视频防控网。市公安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各部门共同配合,推进“村村通”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去年共建设点位2564个;由市综治委和市公安局主导建设“雪亮工程”,在全市村庄建立监控视频3267路,各乡镇综治办公室建立监控大屏,使用客户端查看辖区各村实时图像,各派出所可同时调取辖区各村庄监控视频。

同时,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目前,市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建设完成,1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108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标准化改建已完成。全力打造智慧版“雪亮工程”,以“2+3”模式,在全市村庄新建视频监控3267路。截至目前,“雪亮工程”结合天网工程共计6800余路,城乡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达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的效果,构建起“社区(村庄)防控网”“路面巡逻防控网”“企事业单位防控网”“视频监控防控网”四位一体、四网联动的网络化整体防控布局。去年全年,市公安系统利用图侦协助破案114起,抓获嫌疑人45个。

“保持社会治安更加向好,还必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各类犯罪,严打整治,净化环境。”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宝忠说,我市坚持打防并举,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所有手段、所有人员、所有经费、所有装备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集。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抽调优势警力成立扫黑专业队,在“三长负责制”基础上构建公安局长、分管局长、刑警队长、派出所长四级联动的“四长负责制”体系架构,使扫黑除恶阵地前移,触角更广、信息更灵、核查更准。坚持局长每周调度扫黑除恶工作进展制度,全省首推基层派出所长轮岗,切实加强了组织保障。先后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1起,打掉涉恶犯罪团伙11个,共收到检举揭发黑恶违法犯罪线索172条。

在此基础上,坚持依法打击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涉枪涉爆、查禁黄赌毒等专项攻坚行动,全市共立刑事案件728起,受理治安案件2308起,分别同比下降3.96%、5.91%。

按照“以治促管”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校园安全、娱乐场所、交通安全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场所设立治安岗亭,积极探索交巡合一警务机制,将交警上路巡逻以及维护街面交通秩序的警力与特巡警大队警力进行整合,构建以“护校行动”“护园行动”“特警联勤”等勤务模式为主导的常态化巡防机制,在重点时段、路段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和管控,形成“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的高压震慑氛围。

同时,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安排警力对城区学校放学时段门前交通进行疏导,将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全部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实现监管全覆盖。去年以来,共检查校园附近场所近3000家,整改隐患37处,安装交通标识200余块、护栏5000米;对103家旅馆及14家歌舞厅、游戏厅、洗浴中心组织检查14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5万起,维护了社会面的持续安定和谐。

执勤交警护送学生过马路

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3月2日,花园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花园镇东鲁村有村民发生纠纷,接警后,派出所民警快速到达现场,经查系刘某岭与同村刘某峰因宅基地发生纠纷。考虑到涉事者均为同村人,村警务助理鲁学勇主动协助民警,对涉事双方进行调解,最终顺利和解。

“‘一村一警务助理’是我们结合实际,自2017年就探索推出的基层警务新模式。”花园派出所所长张涛介绍说,该模式即“一民警包片,一辅警协助、一农村警务助理”,派出所按照“人员本土化、工作专业化、管理规范化、保障标准化、运行多元化”的要求,在行政村统一招录建立专职警务助理队伍,有效激活治安维护的“末梢神经”,打通基层公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花园镇“一村一警务助理”的探索,是对我市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的实践。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城乡并举、条块联动,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精准到位、服务高效的市、乡镇(街道)、管区、社区(村)“四级”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市级层面,设立了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和目标考核;乡镇(街道)层面,设立17个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辖区内网格化工作的巡查指导、统筹协调、督导检查、考核管理。管区、城市社区层面,设立157个网格化服务管理站,负责网格管理日常工作,统筹本管区(社区)网格力量,加强各网格间协调配合,指导督促网格员认真开展工作、及时报送信息,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管区),难事不出乡镇(街道)。村级层面,建立了1089个网格化服务管理室,全部选配1至2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目前,全市共聘任网格员1284名,并全部发放了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据统计,网格员全年协助采集信息2万余条,调解化解矛盾纠纷220余起,提供线索、协助破案135起。“公安、司法、安监、环保等职能部门积极对接融入网格管理,厘清职责,延伸了部门触角,扩大了服务管理范围。”社管中心副主任王星说,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各级各有关部门把管理服务职能和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触角延伸到网格,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有效覆盖,充分调动了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对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积极作用。

为确保网格员真正发挥作用,我市制定出台了相应文件,规范网格员的政策、经费保障,提高网络员社情民意收集、基本公共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能力,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联调”的“大调解”模式,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13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多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有力推进了社会矛盾化解和源头防范工作体制创新。

锻造过硬政法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37岁的刘建新,是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从警13年的他,去年7月迎来了工作中的一个新挑战——参加了公安系统内的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成为大孙派出所的新一任所长。“做基层民警和干机关工作有不小的差别,虽然工作繁杂,但是能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干的都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具体工作,觉得很有成就感。 ”正是怀着对这种成就感的期待,刘建新上岗伊始,就打起了精神、铆足了干劲,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孙派出所的硬件建设和队伍凝聚力就有了明显提升。

据介绍,我市公安系统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的做法,是全省公安系统的首例。全市公安系统53名中层干部一次性全部轮岗交流,打破了机关和基层的界限,实现了轮岗人员的上下、左右交叉轮岗,有效破除了一些民警干部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形成的惯性思维,让更多的年轻同志看到了成长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队伍建设是全部政法工作的根本与保证。早在2012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政法委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乐陵市关于加强政法系统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意见,全面推进党委政法委建设。立足内生动力更加强劲,通过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等,全面加强全市政法干警的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纪律建设。

开展教育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市政法系统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文化建设年”“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六讲三比”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法各单位全部建立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动政法系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8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共开展集中理论学习1052次,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86场。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纳入全市政法工作的重要部署,建立政法干警队伍状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政法委全体委员会议、联合办公会议以及政法队伍情况分析会,深入查找干警在思想、作风、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推行政法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聘任、交流制度,政法部门中层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除特殊岗位经批准外,一律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任。政法各单位建立以考核激励为核心的每月一次绩效考评机制,实行量化、信息化管理,将干警“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的表现记入政法干警个人执法档案,与干警晋职晋级挂钩。

培育先进典型,弘扬队伍正气。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当“人民最满意政法干警”“十佳矛盾纠纷化解能手”“十佳公正廉洁执法标兵”等活动。此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共有31名政法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先进典型的培育,为广大政法干警树立了学习的标杆,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大力推介,提振了政法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大鼓舞了士气,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我市还坚持文化育警。依托总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全体民警、干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组建军乐队,组织趣味运动会、春节晚会等文体活动,去年有2名民警代表省厅参加公安部“论剑2018”汇报演示并荣获第一名,彰显了队伍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郝坤 薛金青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