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乐陵村的千年往事

明清乐陵县城与旧乐陵村咸平城的布局相差无几

张帅

乐陵市南部有个旧乐陵村,是宋金元时期的乐陵县治所在地,称作咸平城,又因建于宋代,也称宋乐陵城。那么,它是怎么一个来历呢?

据乐陵地方县志记载:咸平城故址,原址为咸平镇,位于今乐陵市郑店镇旧乐陵村,址长、宽各约五百米。当地还流传着“一夜搬城”等传说。除此,便没有确切记载了。但笔者经过爬梳历史文献,还是找到了咸平城的一些蛛丝马迹,有助于我们弄清其来龙去脉。

这一发现源于《宋会要辑稿》之方域志,原文记载“沧州乐陵县咸平镇。咸平六年(1003年)改崔村为咸平镇,熙宁二年(1069年)废”。

正是这一行短短的文字,为我们揭示了宋乐陵城,即咸平城由村而镇、由镇而城的历史沿革及具体时间。由此可知,咸平镇是由一个名为“崔村”的村落演变而来,地名源于宋真宗时的年号“咸平”,寓意天下太平康宁,这一年号共使用了六年(998年-1003年),这一时期也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被称为“咸平之治”,乐陵咸平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置的。

值得注意的是,“镇”这一概念最早并不是行政区划单位,而是指有捍防守御功能的军事据点,往往分布于水陆交通要道,俗称“军镇”,始于北魏初期。至宋代初期,随着商业市集交易的兴起与繁荣,凡是“有课税而不成县之街市”则称为“镇”。

由此推知,当时的崔村,必是地处要道,商业繁荣、人口集聚,是乐陵重要的税赋来源之地,故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直取大宋年号“咸平”之美意,设咸平镇。

60多年后,到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乐陵县城(唐乐陵城)由县之北境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南岸一带迁治至咸平镇,随即废镇设县,即宋乐陵城,又称咸平城。

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年乐陵县城为何要改迁呢?这一问题,可以从《宋史·五行志》中找到答案,“熙宁元年(1068年)秋,霸州山水涨溢,保定军(今河北文安县西北)大水,害稼,坏官私庐舍、城壁,漂溺居民。河决恩、冀州,漂溺居民。二年八月,河决沧州饶安(今河北盐山县南部),漂溺居民。”也就是说,北宋熙宁初年夏秋之季,老黄河在河北、山东广大地区泛滥,两岸的县城、民房、庄稼等均被大水所坏,居民多有损伤溺毙。

不难想象,濒临鬲津河南岸的乐陵唐县城直接面临着洪水威胁乃至被冲毁,所以不得不仓促迁城。而彼时的咸平镇,成为最理想的县治选址地。

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乐陵县治迁入今乐陵县城后,咸平城才被革省降而为村,并保留“乐陵”之称呼,于村名前加一“旧”字以示区别与纪念,延续至今。

咸平城作为乐陵县治达300年之久(1069年-1369年)。其间,这里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南宋抗金名相吕颐浩,据清代《乐陵县志》记载,咸平城内旧有萃贤亭遗址,传为吕颐浩年少时读书之处,“登第之后,扁(匾)其亭曰萃贤”。清乾隆年间,乐陵举人张镠曾作《吕相·萃贤亭》一诗,追记吕颐浩的事功。

宋末元初之际,乐陵县治一度乔迁于棣州城,即今滨州市惠民古城。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年(1265年)无棣县被取消,“并入乐陵县,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寻复置。”也就是说,不久,无棣县又被恢复,乐陵县治也迁回了咸平城。这应是两朝鼎革之际,乐陵、无棣两县均遭受重创,经过一段时间休整,才重新恢复元气,而短暂的乔迁不过是权宜之计。

又元朝末年,咸平城因年久失修、战乱之故,有所衰弛,后由寓居乐陵的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余潜据棣州旧城重加修筑,“乐陵土城周围三里许,高二丈三尺,辟东、南、北三门。”并于北郊筑“看花台”一座,因修于元代,故又得名“元台”,“台高丈余,上可容百人”,为地方官员、群贤观花宴饮之所,后因于城外加修瓮城而被侵毁。明清时期,“看花台”为乐陵古八景之一,明万历年间乐陵名贤宋槃曾作《元台春草》一诗感怀追忆。

明初,关于乐陵县城由咸平镇迁入富平镇(今乐陵县城),民间有“一夜搬城”传说,大意是说搬城时,知县请来一位神仙帮忙,趁人们半夜熟睡之际,围着咸平镇转了一圈就把乐陵城搬走了,当时只有南关三户做买卖的人家因起得早而没有被搬走,一户是炸油条的,一户是打铁的,一户是煮下水肉的,这三家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旧乐陵村。

传说归传说,其实背后隐藏着历史线索。为何乐陵县城会再次改迁?据清乾隆《乐陵县志》记载,元末明初之际,“(乐陵)县之公馆、民舍,悉毁于兵火,民兔窜鼠伏,弗遑宁处,千百存一二”。当时,乐陵全境“土旷民稀,户甫四百十三”。可知,经战乱、自然灾害洗劫后,乐陵咸平城几乎被摧毁殆尽,全县之人口也只存四百余户人家、一千多口人而已,可谓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明洪武二年,乐陵县丞何恒等人“承檄治乐陵,见土地污下,申请迁县,蒙准,迁于旧乐陵北五十里许。”乐陵县丞等人带领百姓“同心协治”重建家园,最后,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春,建成了一座崭新却又简陋的乐陵县城,不久全县人口也有所增长,“不期年,增两千户”,为后来乐陵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自此,乐陵县城正式从咸平镇迁入富平镇,延续至今日。据传,最初的乐陵新县城之规制布局,如府衙、街巷、庙宇等,几乎完全仿照咸平城所建,而“咸平”、“富平”两名之寓意也都一以贯之。

如今,旧乐陵村除了村名独特之外,已与其他村落无甚区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