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斫古琴 奏响百年金声

——乐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金发

田金发用自己斫制的古琴弹奏乐曲。记者赵治红摄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赵治红本报通讯员张洪舰汪晨晨

11月13日,乐陵文庙的古琴学习班上,授课老师田金发为学员们抚了一曲《流水》,空灵的泛音,跳动的节奏,如见潺潺的泉水,如闻铮淙的小溪,又如水流滔滔,汹涌奔腾,瀑布飞落千丈。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

田金发,字乐山,号七弦,西段乡人,善于弹琴,精于斫琴。喜书画,会雕刻,乐陵市古琴斫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传统乐会会员,北京古琴学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古琴认证教师。

学生时代,他利用寒暑假期间跟父亲学习斫琴技艺,一来可以给父亲打打下手减轻家庭负担,二来还能学一门手艺。14岁时他所斫的琴已经在市面上销售,大学毕业后,他在青岛市黄岛电厂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他一次次想起深爱的古琴,发觉斫琴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一年后,他毅然选择了辞职,回家斫琴。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父亲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地看着他,那一刻,他知道父亲是懂他的。

此后,田金发潜心研究斫琴技艺,他所斫之琴形制古朴,漆色温润,音色厚重,稳重大气。期间受到古琴圈内多位名师指点,在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各家各派技法,形成了自己独创的田氏斫琴法。

“制作一张古琴流程复杂,工序繁琐,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近百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制作古琴,选料很关键,比如要选用硬度适中的面板原料,木材要纹理顺直等,制作过程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田金发介绍,古琴,传说由伏羲初创,商周文王武王各添一弦而成,数千载已逝,依然是中国人精神表达的媒介,清、微、淡、远,中、正、和、平。古琴泰斗李祥霆先生评价,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熟的、活着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2017年田金发与其弟田金友合作在西段乡成立了乐陵市玉润金聲乐器有限公司,包含古琴制作项目200余种。

“我们斫琴的喜欢收一些老木头,比如老房子的房梁,几十年上百年的房子要翻新或者拆除后,这些木头就没用了,可能就烧掉了,彻底就没了。但是在我们手里,把它斫成一张琴,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又给了它新的生命,让它有了灵性。斫琴的过程对人、对木头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田金发说,现在斫琴的方式基本沿袭古法,除了不影响音色的琴型有些发挥外,琴的尺寸、槽腹的厚度、纳音的位置、龙龈凤沼的位置等等都严格按照古制制作。制作工艺方面,相比古人,现在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制琴更省力、时间也更短了。比如想打垂直角可以用台钻。甚至为了快,直接上电锯,着急或量产的,可以用雕刻机,几分钟就把古人十几天的工作搞定了。

成立公司至今,田金发先后在德州兴文社区古琴传习场所、乐陵文庙古琴传习班以及乐陵西段古琴文化中心等多家文化类场馆开展古琴公益讲座,现已开办学习班30余次,免费培训学生1000余名。“哪怕他只是会弹几个小曲子,他也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的感受,这是我们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并不是说只是去教一个技巧,是想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普及给广大的喜欢古琴的爱好者。”他认为,要持续地普及,很多人是真的没有机会接触或者学习古琴,甚至没听过古琴的声音,所以要利用各种机会让更多人至少先接触到古琴。但是没必要强求、迎合式的普及,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有很强包容性的,包括古琴,它其实也是能够包容很多东西的。但前提是你对古琴的弹奏技艺、感悟各个方面有合于道的理解和体会,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文化或者元素,这是没问题的。

“跟随田老师学琴后,古琴帮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比如古诗词、古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带我来到了更加广博的世界。大家常说‘文化自信’,学习古琴后,我感觉有了更多的自信。”前来学习古琴弹奏的市民马玉芹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