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五连


  “端起三八枪,刺刀闪寒光。戴上铁帽子,叫敌把命丧。英雄的铁五连,是冀鲁边的好儿男,坚持在边区,战斗在平原……”这是一首在抗战时期歌颂“铁帽子五连”的歌曲。
  1938年9月,肖华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分军政干部进驻乐陵后,对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下辖3个营。“铁帽子五连”即六支队二营五连,连长是乐陵县杜寺村人杜万祥。
  五连在多次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用缴获的日军装备武装自己,全连个个头戴钢盔,手持三八大盖步枪,全部日军打扮。连队有轻机枪4挺,其中1挺是当时日军最新装备,也是我边区唯一的可1次装弹50发的新式机枪。在当时冀鲁边区抗日部队中,五连战斗力特别强,是一支屡战屡胜的常胜连队,被冀鲁边军区授予“铁帽子五连”的称号。
  1941年3月15日上午9时始,济南、德州、商河、济阳等地的日伪军分十几路共2万多人对我军发起“围剿”。
  战斗进行了1天,我军打垮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夜幕降临后,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分头突围。
  临行前,杜万祥接到任务,掩护几十名伤员安全转移。
  正当“铁帽子五连”横穿商(河)惠(民)公路时,杜万祥影影绰绰地发现日军正从西边顺着公路走来。他立刻命令战士们不要出声,火速通过公路。可是当几十名伤员和3个排的战士刚刚穿过公路到达路北时,敌人已经快到跟前了。杜万祥为避免暴露已到路北的伤员和战士,毅然带着还在公路上的一个排,迎着日军走过去。日军以为是自己人,丝毫未加防备。杜万祥到了敌人跟前,对准走在前面的日军,“叭叭”就是两枪,全排的战土也跟着一齐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顿时乱作一团,还以为发生了误会。
  等到敌人清醒过来时,杜万祥已带着战士撤向路南,隐入夜幕中。日军气得哇哇大叫,也跟着跳下公路,往南追去。杜万祥他们将敌人往南引了一程,然后迅速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重新越过公路,向北朝乐陵五大店的方向追赶连队去了,伤员和全连战士安然无恙。
  1943年2月14日,日军在铁营洼“围剿”后的第11天,又纠集天津、沧州、德州、济南等地的日伪军近万人,对大桑树村一带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扫荡”。
  这天拂晓,枪声从远处传来。发现敌情后,在这里活动的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黄骅,立即派通信员通知各部队分头转移,自己带着“铁帽子五连”由大桑树村向西北突围。
  五连走了七八里路后,雾气渐渐消散。杜万祥便命令战士们戴上钢盔,装上三八大盖枪刺刀,扮成日军的模样,准备随时应付敌人。
  这时,战士们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来了一大队人马,黑压压地堵住了去路。黄骅仔细听了听,发现对面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吆喝,就对杜万祥说:“这是鬼子抓来老百姓吓唬我们,没关系,照直走。 ”
  不一会儿,逐渐看清了对方,一个中队的伪军端着刺刀,逼着群众列成横队走在前面。这是日伪军为对付我部队发明的所谓“妙计”,逼着抓来的群众在前面,让群众在他们前面当“防护墙”,阻挡我军突围部队,日军则埋伏在两侧的道沟中。如果我军被迷惑或怕伤及群众避战,拐弯向两侧转移突围,就会钻进日伪军的埋伏圈。“铁帽子五连”继续照直朝前走,离敌人越来越近。
  伪军们这时看见“太君”过来,赶紧向两边闪开,让出一条路来。五连指战员大摇大摆地来到伪军跟前,突然调转枪口,用刺刀逼住敌人,大喝道:“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铁帽子五连! ”
  伪军们一听顿时吓蒙了,不知所措地纷纷举手投降。有几个企图顽抗,被我军几个眼疾手快的战士当即用刺刀捅死。
  黄骅对欣喜若狂的群众说道:“乡亲们,赶快回家,敌人正在扫荡。”群众听了,欢天喜地地一哄而散。
  在两侧道沟里埋伏的日军,在晨雾中观察不便,只远远看到“自己人”带着伪军,越过鬲津河,进入南皮一带的地区。
  (摘自《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