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做人

□何亚兵

这两年家风热方兴未艾。在欣赏这些引人深思的家风之余,我更感兴趣的是家风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传承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如何得到后人认同并奉之为圭臬的?看多了才发现,所有家风在被后人或家族甚至社会普遍认同之前,都是行走在先人一点一滴的言行里,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春风化雨并暗香飘远的。

父亲虽然学历不高,但在村里也算是文化人。有一点文化的父亲,除了爱看书,平时与别的村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要下地劳动,一样要为着生计犯愁。在我初上学领回几本崭新的教材后,父亲给予了我一句忠告:“敬惜字纸。 ”我似懂非懂,不过慢慢从父亲的言行中就理解了。父亲找出一种暗黄的牛皮纸,帮我将新书包好封皮,告诫我要爱惜书本,不能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甚至丢弃。

慢慢地,我开始有了看书的兴趣,父亲珍藏的书柜向我打开了大门。翻看着这数百本保存了几十年的书籍,才真正明白父亲的意思。那些书无论新旧,无不保存得很好,一些损坏的地方都被精心修补过,书里很少有涂画的痕迹,即使需要备注也是夹杂着纸片标注着,或是工工整整地在空白处旁注着。我在翻看书籍的同时,其实慢慢也被刻上了爱惜书籍的烙印。在父亲看来,书籍就是文化,书籍就是知识,不爱惜就是一种罪过。所以,在我家绝对不会出现拿书本卖钱、引火、包东西甚至当厕纸的情况。很多年后,毕业工作将要离家前夕,我仔细整理着自己的书籍,从一年级初入学的教材,到大学省吃俭用买回的旧书,封皮宛然,干净整洁,而且一本不少。猛然想起了父亲当年给予的忠告,原来在不知不觉的点滴中,我已深深认同并践行。

因为读过一段私塾,练过一点书法,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很好,那些年每到年底,父亲都忙着给村人写春联。父亲不喜欢写那种受欢迎的“招财进宝”“福禄寿全”等合体字,即使写,也只写“春景”这种。有一年,父亲在我的房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父亲说,这是从私塾回来,先生送他的临别箴言,一同送的还有一方有着不少划痕的墨砚,还有一套十二本的道光年间线装《康熙字典》。先生的意思很明白,父亲的意思也很清晰。为人忠恕、处世厚道、求知向上、读书明理。

父亲确实是这么做的。从我记事起,就从未看到父亲和村人起过什么争执,都是客客气气的,宁可吃点亏,也不多计较。他常说,“闲谈勿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要隐恶扬善,本分做人。确实,他从不说闲话是非,虽没有仗义除恶的行为,却常有助人为善的举动,光是落水儿童就救了四五个,也从不宣扬。他只是记住先生的话,以一个农民的辛苦,硬是把自己的孩子“供”到了大学毕业。父亲临去世前,总结自己的一生,就是“本分”二字,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在言行点滴中立起了家风的好父亲。

是的,家风只在点滴间。“春耕秋钓旧家风”,让家风成为一种公认的“旧家风”,就应该在一点一滴的言行中赓续传承,使之隐身在季节的年轮里,滋养在成长的岁月里,最终慢慢镌刻成为在血脉基因里的习惯与自觉、风俗与传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