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为本 耕读传家

有段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直到有一天,我不经意间听到了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为那样的人吧。 ”它如一股电流直达我心灵深处,一下子解开了萦绕在我心头的谜团。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无论孩子做了什么,或许多多少少都能在我们身上找到影子。之前我苦苦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就是在传承好的家风,而这正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多读书,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文化气息,因而我必须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我多么希望孩子有一个好身体,精力充沛,思维通达,因而我必须把锻炼作为一种习惯;我多么希望孩子变得勤奋,起居有常,事事积极而为,因而我必须把早起作为一种习惯。

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对子侄的家训中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健,永不贫贱。

回想以前,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家风还是在读高中期间,正值过年,父亲很是高兴,提笔写下一副对联,横批是四个字“耕读传家”。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四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里,世代相传。

由于家境贫寒,父亲过早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有一次父亲和我聊天时说道,他小时候只有一双鞋,有时候下雨把鞋弄湿了,第二天就只好光着脚去上学了……”说完父亲咧开嘴笑了,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段艰苦的时光。我听到了这里面有调侃的意味,然而我听到更多的是父亲儿时对生活的乐观和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读书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当入职通知下达的那一天,父亲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从小我们就从《弟子规》中懂得了“首孝悌,次谨信”,在我看来,这就是“孝”和“义”。孝是知恩图报,而义是雪中送炭。这些传统美德在父母这一代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前些年,母亲一直在照顾体弱多病的爷爷,我听到最多的是爷爷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更好了,却极少听到母亲的抱怨。邻里乡亲也都看在眼里,谈话中也无不流露出对母亲的夸赞,而母亲对此总是笑而不答。我想母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明白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而对父母的爱才是一种觉悟。从那时起,我从母亲身上读懂了孝,也看到了本分和谦卑。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那是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正值暑假,父亲突然对我说让我带上家中新买的轮椅去看望一位老朋友,我很不解,于是去询问父亲。原来父亲口中的这个老朋友前些日子患上了脑梗,下半身瘫痪了。儿女不在,只有老母亲在照顾他。当推开门的那一刻,我愣住了,他低着头,静静地坐在一把旧椅子上。看到我们进来了,用手撑住两边的扶手想站起来,可身体怎么也不听使唤。我看到他的嘴角在动,却支支吾吾讲不出一个字,只是老泪纵横,口中呜咽。父亲迎上去,宽慰了几句也禁不住掉下泪来。我把轮椅推到他旁边,他紧紧地握住我和父亲的手,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我多么希望这不起眼的轮椅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些许方便,但我更加希望父亲的出现能给他带来更多心灵的慰藉。那天,我从父亲身上读懂了义,也看到了人性最本真的一面。

前段时间,我从一本杂志里读到一则故事。许多年间,一位老母亲每次都会热情地招待来到家里的乞丐。光景好的时候,母亲看到有乞丐进来,便会给白馒头。后来光景差了些,母亲就会分一碗粥。再后来遇上了自然灾害,家里的生活已是捉襟见肘,实在拿不出东西,母亲便让乞丐坐下来,让他喝一碗水再走。儿子不理解,便冲母亲大声嚷道:“我们都顾不上自己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乞丐,赶他们走吧。 ”母亲对儿子的话很是不满,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实在是什么东西都给不了,可是我们至少还可以给人家个好脸看吧……”老母亲几句朴实的话语让儿子感到惭愧不已,也让儿子永远铭记于心。读完我感慨万千,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吧。

孝义为本,耕读传家,我的家风传统、淳朴、厚道。如今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我会把它传承下去,因为这正是年轻一代最好的精神食粮。

□杨洪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