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的“泰山路径”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了“从炕头走向全球”的历史性飞跃

记者胥爱珍石少军通讯员苏安矗

2月19日播出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体育赛场,围绕国际标准的制定,讲述了泰山体育产业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制造水准,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到参与制定90余项国际国内标准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家从手工缝制体育垫子起步的家庭作坊,是什么力量,支撑它一步一步成长,变为全球最大的顶级赛事供应商、服务商?面对如今的新形势新挑战,它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前行,彰显泰山担当,展现泰山作为?2月23日,记者走进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深入调查采访,探寻标准化建设的“泰山路径”。

从学着干到自己干  标准化意识逐渐萌发

在泰山体育博物馆里,一幅油画引人注目。它记录着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创始人卞志良白手起家的场景:1978年,在乐陵农村的一处土坯房里,煤油灯昏黄光晕下的炕头上,卞志良和妻子一针一线缝制垫子。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便是从这里出发,迈出了“从炕头到全球”飞跃的第一步。

1978年,卞志良接下为济南一学校仿照原品,缝制10块新垫子的任务,当时,这种垫子所用的海绵全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常州三个地方有售,他辗转多地才凑齐原料,埋头赶制十几个昼夜,所缝制的垫子得到校方一致好评。就这样,泰山体育最初始产品由此诞生,也正是这次经历过后,卞志良便下定决心做自己的垫子,也对“体育产业”有了模糊的认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卞志良成立了乐陵县泰山体育器材厂。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的企业和市场大环境还处于不重视标准的阶段,没有完备的标准化意识。卞志良证明垫子品质的方法,就是从3米多高的自家房顶赤脚往垫子上跳,以此检验垫子的弹性和安全性;在晒粮台上以眼看、手摸的方式,判断垫子的粘合程度和平整度。这就是泰山体育最初的产品检验标准。

1988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01年9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001年12月,中国成为WTO成员之后,中国政府和企业按照WTO规则,实行《标准良好行为规范》,使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达不到标准就没法进军国际市场,残酷的竞争让公司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标准建设工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市场部部长王军说,20世纪90年代之后,作为中国本土品牌,泰山的产品进入到泛太平洋柔道锦标赛、亚运会等国际赛场,这也让卞志良的目光放远海外、走向国际,开始重视对标准的研究,企业自主的标准化意识由此萌生。

“那时候电脑刚开始普及,公司缺少专业人才,就将一位懂技术、懂电脑的老专家返聘回来,手把手教新入职的大学生学制图。”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品牌部部长宋坤介绍,“当时公司都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学习,做好自己的产品,也开始有计划地引进大学生,为之后的品牌建设与标准制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0年,是泰山体育标准化建设工作具有标志意义的关键一年。为了生产出更好的垫子,泰山体育一位业务人员几经周折,在国际体联获取了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英文版国际体联标准资料。

在没有翻译、没有中文版的情况下,老总工带着技术人员拿着一本厚厚的词典逐字逐句地翻译研究,随后开展内部论证学习,在工序工艺上不断实践调整,历经上千次试验,终于做成了泰山体育的体操产品标准,这也是当时国内体操产品制定的第一套标准。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泰山体育瞄准北京奥运“入场券”,加快了产品的国际认证步伐。到2007年春节,泰山体育共拿到了17个国际认证,其中,柔道垫子送检了百余次才通过,体操器材的送检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目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的竞技体操类产品,获得认证的数量在全球同行业首屈一指。

专注技术创新  进军高端体育器材国际市场

北京奥运会后,卞志良深刻认识到,要想进一步打开高端体育器材国际市场的大门,就必须掌握国际标准。唯有如此,才能打破欧美商家对奥运会器材的垄断。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适时作出战略性调整,发展进入“领着干”阶段——一方面冲击国际标准,另一方面逐步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

要想掌握国际标准,就必须解码标准背后的核心技术。

2008年,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建立了山东省认定技术中心,随后相继建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体育用品竞技器材检测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新型健身器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上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之路,完成从遵循标准到制定标准的蜕变。实验室、检测室的陆续建立,对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2013年,现任泰山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陈昊,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后被公司引进,刚到公司便参与到柔道垫子更换结构测试项目。

“当时没有专业器材,需要冲击试验,公司只有简易冲击试验机,但数据读取不精确,我们就用万能试验机静态下压方式代替,并开始研发智能冲击试验机。”陈昊说,研发人员在3个月内做了上千种方案,攻坚阶段,员工们两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歇,靠坚持和毅力,自主研发出摩擦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经这些设备检测过的产品,被送去法国检测一次通过,获得了国际标准认证。

2019年,泰山体育参与制定了第一个国际标准——太极服和太极剑标准,这也是中国体育行业参与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2020年,公司制定了武术散打头盔国际标准。

泰山人造草坪是我国首家获得国际足联FIFA和国际曲联FIH双认证的企业,2017年获得国际网联ITF认证,泰山集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体认证的人造草坪企业,是人造草坪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泰山人造草坪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是人造草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全国校园足球活动战略合作伙伴。泰山草坪在2021年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泰山负离子草坪获得了中国国际地面铺装材料展览会的年度十大新品奖,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泰山体育接连成为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6)和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1)副主任单位、中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健身和体育器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完成中国首个体育行业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修订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人造草坪及体育工程、碳纤维自行车、智能体测一体机、冰雪产品等五大类国际国内产品标准,并通过了国际单项协会认证130多项,专利申请数量全国同行第一,国际认证数量为全球同行之冠。

揽人才谋未来  领跑智能制造业

标准不是一劳永逸的,竞争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而人才,正是泰山集团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前沿的“制胜法宝”。

招引国内复合材料顶级专家龙国荣,是泰山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引才。为了让公司生产的自行车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泰山体育在技术瓶颈之处狠下功夫。卞志良遍访全国探寻人才,找到了国内顶级专家龙国荣。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龙国荣,曾任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当时即将退休。2009年到2011年,卞志良先后四次邀请龙国荣到乐陵公司工作,前三次都被拒绝,第四次,龙国荣被泰山体育人的真诚打动,毅然选择加入成长中的泰山体育。这次合作,也是泰山体育华丽嬗变的开端,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制定,更是有了“灵魂人物”。

正是龙国荣带领着百人团队攻坚克难,经过上千次试验,才研发出一种性能全面达到航空级别的碳纤维材料,这种碳纤维材料的成本只有同类航空级别材料的1/4。泰山体育用它生产出比赛用自行车,还对体操类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

人才无国界。卞志良还走出国门,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此“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用全球人才”。目前,泰山体育拥有国内外专职、兼职科研人员1000余人,每年投入创新研发的经费超过1亿元。

“我们虽身在乐陵,用的却是全球的人才。”卞志良不无骄傲地说。

对本地人才的培养,泰山集团也下足了功夫。每年,公司都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员工进行重金奖励。

“公司鼓励员工创新,为员工提供发展广阔舞台。”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伟说,研究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他,2011年入职公司以来,一直扎根科研一线,发表1篇SCI国际论文、1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10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参与3项国家工信部、科技部重大专项。王伟带队研发的负离子人造草坪、碳纤维体操器材、新型柔道垫、摔跤垫、冰雪运动防护系统等,已应用于里约奥运会、印尼亚运会、卡塔尔世界体操锦标赛、意大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京奥运会、首钢跳台滑雪世锦赛等国际赛事。由于工作业绩出类拔萃,2021年,王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公司对职工的关心和关怀无微不至,就拿我来说,单位给分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后顾之忧。”陈昊说,“在泰山集团,年轻人成长空间特别大,成长也是全方面的。老专家会手把手教年轻人技术,年轻人从老专家身上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正是专家引领、全员创新,引领泰山集团在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中不断突破、突围。如今,在泰山集团的产业布局中,智能制造正蓄势待发,标准化制定也已先行一步。在做好产品标准时,泰山体育正着力做好服务标准、安全标准、全人类体质健康标准。同时,投身体育文化传播,正积极参与更多新兴赛事及其他标准的制定,如跑酷、冰雪运动等,抢占行业制高点。

眼下,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中心正积极推进智能工厂管理的标准制定项目,项目涉及生产、管理、仓储等各环节,将搭建起全智能体系,实现标准数字化,让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驾驶舱”,看大屏就能了解公司整个流程和项目进度。

“未来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帮助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卞志良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