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突破”金丝枣长成大产业

——发挥国企作用改变种销模式,注入科技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

记者于斌报通讯员张梓琪苏安矗

“小枣又红了,孩子们都盼着来打枣、吃枣!”9月25日,德州市民付强趁着周末,带着一家四口来到朱集镇万亩枣林景区,打枣、品枣,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随着一年一度小枣采摘季的到来,万亩枣林又热闹了起来。“从中秋节开始,百枣园和枣林景区游人络绎不绝。”朱集镇人大主席吴霞介绍,“金丝小枣是乐陵人的根和魂。得益于我们的执着坚守,如今,小枣产业越来越强了。”说起家乡的小枣,吴霞很是自豪。

面对小枣市场的冲击和竞争压力的加大,我市坚持从发展小枣深加工方面下功夫,改变种销模式,提高产业链延伸水平,助推小枣产业快速成长。

小枣收获季节,前周村枣农王荣昌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原来,朱集镇今年实施枣林整建制流转项目,家里的4.6亩枣林都流转了出去。

“种枣树是个辛苦活儿,从春天一直得忙到秋天。”王荣昌说,“现在枣林流转出去,每亩地人家给500元保底费,收益好还给分红,比自个儿种强多了。”

近年来,朱集镇外出打工的多了,打理枣树的少了,最重要的是品种杂、品质不一,市场竞争力很差。枣树由谁来种?怎样种才能种好?

今年,我市发挥国企作用,围绕千年枣林的管护,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红枣产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将枣树种植核心区1.5万亩枣林整体流转给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将枣林分成四大片区,包含124个网格。每个片区成立一个管护公司,选聘工作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管护长。同时,通过开发公益岗,将原来的枣农变为护林员,也就是网格长,实现由群众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督的转变。”吴霞介绍,每亩枣林企业给枣农500元保底费,年底根据具体收益进行分红,国企、管护公司、合作社、枣农,按4:2: 2:2的比例进行分配。

“机械化喷防、无公害种植,今年枣树管理得好,小枣亩均比往年增产30%以上,核心区1.5万亩枣林产量可达135万斤。”市林业局局长张克松说。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9月23日下午,王双志村种枣能手卢万昌正在枣园忙活,一通电话打了进来。

“想过来采摘的,问我枣红得咋样啦。”接罢电话,卢万昌说,“我种了三亩半枣,主要是卖鲜枣。进入农历八月,一直有人打电话问枣红了没有。今年枣比往年熟得晚些,前两天才开园,每天能摘一百来斤,五块钱一斤,一会儿就卖完。”

除了传统的进村收枣、观光采摘,这两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小枣也出现了新的售卖方式——线上交易。

大常村是乐陵有名的小枣种植专业村。这两年,每到小枣成熟季节,快递车辆直接进入枣林,枣农只需把订单通过手机传输给快递员,打印后即可将新摘的小枣装箱发货,整个流程10分钟内完成。

种植和销售解决了,但要发展壮大,更需要科技元素的注入。

在乐陵市德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品类繁多的红枣精深加工制品令人耳目一新。

“公司最初做的是原枣粗加工产品。近年来,我们加大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研发高附加值的小枣深加工健康类产品,新产品的附加值是之前的5倍。”总经理陈月起说。

科技加持的同时,乐陵还在发掘枣文化上做文章。2019年,枣乡农民画院在王双志村成立了,五六个曾经种枣、放养的老枣农,经过短期培训拿起了画笔。

“做梦都没想到,我的画还能当成文旅产品出售。”枣乡农民画院内,77岁的卢万堂老人,拿起一张书本大小、装帧好的枣林风景画自豪地说,“画这幅画,我只需要一天时间,画多少合作社收多少,一幅50元。钱是小事儿,能干上这一行,光荣!”

质朴与时尚相结合,困境中求新生……金丝小枣坚持“坚守与突破”,正在慢慢长成大产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