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镇:让农民开心上楼

正在建设的中心社区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孙长新张浩

6月17日,在杨安镇小李村搬迁现场,村民李大良正在忙活着搬家,“政府给的政策很好,俺家房子能在镇中心社区换购成118平方米的楼房,这都是沾了乡村振兴宜居项目的光。 ”

李大良所说的中心社区,位于杨安镇政府驻地南侧飞达路附近。中心社区不仅区位好,周边附属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等综合配套功能齐全。

今年杨安镇实施的乡村振兴宜居项目,计划将前石、王洪路、周家等10个整建制村,后石、小闫等12个部分村纳入项目搬迁安置范围,共涉及1595户、5307人。项目完成后可置换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结余1397.72亩土地。整个项目分2019、2020两年进行。

精准施策——

争议点、利益点、敏感点等问题通过制度说清楚

乡村振兴宜居项目是“针线活”,不但要算好“细账”,更要有钉准一点、钻深钻透的毅力和勇气。镇党委书记蔡文峰常常告诫大家,乡村振兴宜居项目推进工作必须做实做细。思想工作做不通?制度讲解不到位?去群众家里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二十次,直到做通、到位为止。要切实打好打牢群众基础,没有任何“后遗症”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杨安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总指挥、镇长为常务副总指挥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将全镇12个管区分为西、东、北三大片区成立指挥部,由镇长徐磊、人大主席石红梅、常务副镇长闫长鑫分别负责,同时成立档案材料、宣传报道、账目核算、突发应急处置以及后勤保障5个专项工作组,每个专项工作组都有1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

他们举全镇之力整体、稳步、分类推进。今年2月底,与市土地开发整理公司合作、聘请中安第三方评估公司,对群众意愿较高、村级班子健全有力、土地规划政策可行的村进行筛选,在初步确定的30个村中着重将前石、王洪路、周家等10个整建制村,后石、小闫等12个部分村进行综合测量评估,结合各村实际人口、村庄二调面积以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反复多次比对分析核算,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杨安镇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搬迁安置方案》,将群众关心的争议点、利益点、敏感点等问题全部通过制度说明白,讲清楚,算清楚。

4月1日,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公布实施。为提高群众知情率,每周班子成员、管区书记例会对项目方案、进度以及测量评估进行广泛讨论、宣传发动;纳入搬迁范围的前石、王洪路、周家等10个村相继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实地查看项目施工建设现场和郑店镇“城南新城”样板房;3名指挥部人员盯靠在一线,利用中午和晚上群众在家的时机,为群众反复解读政策,宣传社区安置楼房环境、户型结构,耐心为群众核算补偿、奖励及购楼款项;在反复的看、听、议过程中,真正让群众入脑入心。“可以这么说,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群众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干部们也做到了;群众没想到的,我们也想到了,干部们更是一点一滴落实到了。无论是工作推进还是感情沟通,一个也不能少。 ”徐磊如是说。

为了留存乡土记忆,杨安镇的干部们还策划拍摄留住乡土记忆纪录专题片,筹建乡村记忆馆及寻根溯源文化长廊。他们在落实工作过程中,组织村民一户一户在自家村里、房前拍照留念,一起记录各村风貌,让老百姓带着美好记忆乔迁新居。

阳光操作——

给群众算清经济和民生账

在各个乡村振兴宜居项目村的采访过程中,从不少村民的语气神情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工作的支持和认可。周家村村民周军说:“怎么不认可?这么算账吧,我们村每年出去打工的人不少,很多人都在城里买房子了,村里的房子要是不碰上这政策自己处理,一套普通百余平方米的院子加三四间砖房,在我们这也就是5000元钱左右。这项目一实施,这样的院子就能得十几万的补偿款呢。你说,大伙儿能不乐意么? ”“政府算清账,群众才买账。 ”徐磊表示,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他们尤其要给群众算透经济账,给群众们解释清楚土地流转等补偿问题,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资金,以及会增加多少收入等等,让老百姓心里有数。

搬迁的“对比账”明白:杨安镇乡村振兴宜居项目不仅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经济账”实惠:在整村搬迁安置负盈利的情况下,通过镇级层面结合部分村搬迁安置,在确保真正让利于民的原则下,统筹平衡考虑、整体推进,将安置楼房应交纳差额控制在群众可接受范围内。“民生账”诱人:通过搬迁安置,集中解决群众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娱乐等民生需求和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杨安镇打破原来自拆自建传统固有模式,从“根”上全程解决村干部插手工程、优亲厚友、政治风险高等诸多问题和矛盾。他们聘请中安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集中测量评估,补偿结果在全村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严格执行;社区建设、村庄房屋搬迁复垦等工程全部公开招投标。他们与市土地开发整理公司合作,采用EPC模式建设杨安镇中心社区,项目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设18栋6+1电梯安置楼房,可安置群众412户。18栋楼房预计10月底全部能达到交房入住条件。

为终身解决老百姓集中搬迁安置后土地“由谁来种”的后顾之忧,杨安镇与市农开办等相关部门提前谋划合作,通过引入大型农业开发公司平台提前对外进行整建制土地流转,真正把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阳光操作,不仅仅是工作中给群众算清“明白账”,干部们在工作落实中也用真心、诚心的阳光换民心的信任和支持。

索长财是杨安镇负责政法部门的干部,抽调到工作一线,负责小李家村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工作。接下这个任务之后,他把小李家村文化活动中心当作自己的办公室,天天驻守,看到有村民进出,就上前攀谈,听听大家意见。通过观察,索长财掌握了村民的出行时间。为做好服务,他每天早上7时、晚上9时准时挨家挨户去敲门,找居民交谈,宣讲政策。

类似索长财这样,为了推动工作长期蹲守一线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不提条件,不计付出。有的开私家车接送群众看房、办事;有的用自己的手机为群众拨打长途电话,方便搬迁群众与外地子女交流征迁事宜,等等。

稳中见快——

民意是风向标,群众积极争先“我要搬迁”

前石村党支部书记石海岗从4月份项目一实施就一直蹲守在村里搬迁工地上。工作开展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村就完成了村北片的搬迁。“工作推进得快,主要是我们这群众搬迁意愿很强烈,一听说镇上有政策,可以搬迁。大伙儿都纷纷找我,让我去镇上争取,早点搬迁。 ”石海岗如是说。

前石村一共有106户、360口人。村里第一个搬迁的是村民张长水家,他和两个儿子在村里有3处宅子。“我们这个村比较偏,每天光去镇上都得半个多小时,去城里更别提了。挺不方便的,而且新社区环境也好、设施齐全,干嘛不早点去。我看很多城边村搬迁了,都过得不错,本来都以为我们这地方没有这好事了,机会来了可不得抓住嘛。 ”张长水表示。

有效的工作流程,给力的干部奔忙,群众之间口口相传、互相带动,形成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前石村路南农户多次找指挥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强烈要求纳入搬迁计划。如今,完成路北搬迁任务后马上启动路南64户的搬迁安置工作,现已评估完毕。后石村西南角34户村民受到前石村的影响,搬迁意愿强烈,村民多次找干部建议马上启动中心社区二期建设。

杨安镇按照“试点先行、群众带动、稳步推进”的工作基调,先启动了前石村路北27.78亩、42户(其中包括12户闲散宅基)的搬迁安置工作,在前期意向协议签订、5000元意向协议金交纳全部完成的基础上,从4月15日开始签订正式协议和交纳安置楼房差价。 13户选择在中心社区安置的农户三天时间就交齐楼房差额款150万元,其他29户选择货币安置的农户补偿款按方案规定即拆即付。

真心换民心,随着工作的开展,政策宣讲到位,群众搬迁意愿很强烈,纳入搬迁范围的村庄由最初的王洪路、周家等9个村增加到22个村。小李村因现实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实施搬迁,但群众搬迁安置意愿仍很强烈,大家自发通过村级微信群、乡贤联谊群发动,甚至有部分村民找到镇上,迫切要求纳入全镇搬迁安置计划。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